走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金色敞亮的航站楼,繁花锦绣、绿意盎然,购一束新鲜绽放的芬芳云花,聆听不时奏响的交响乐章,领略近在咫尺的云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不出候机楼,旅客即可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彩云之南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如果说航旅融合是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一曲动人旋律,那么,航网市场的多维拓展、商业资源的潜能发掘、精细管理的效能释放、绿色智慧的建设推进,则共同奏响了机场在全面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市场:多维聚力建强枢纽
2023年以来,面对市场整体恢复不及预期的严峻形势,长水机场紧盯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国际枢纽”产业化布局要求,精准把握民航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找准自身定位,锚定目标推进枢纽畅航发展之路。
以“强基拓线、保位守位”为目标,长水机场成立国际航空枢纽联建工作组,科学把握节奏,分阶段有序推进航空市场恢复。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31.7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203.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4.9%、97.9%、13%。持续加强国际、国内双向辐射能力,恢复国际通航点33个;时刻放量获批,高峰小时容量调整至60架次/小时;优化“经昆飞”航线网络布局,打造了昆明-版纳、昆明-芒市精品快线;丰富“中转+文旅”产品打造,中转旅客占比达到14.71%;开拓东北、西北地区航线,补齐航线短板;“干支通、全网联”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空铁联运承运量、通程旅客转化量居全国第一。
作为强化枢纽功能定位的关键一环,中转服务的提质增效是长水机场重点聚焦的发展方向。立足“易畅转”品牌打造,机场围绕中转旅客核心需求,不断丰富中转服务内涵,精心打造了机场至官渡古镇、翠湖公园、斗南花市等多条城市观光路线,内容涵盖了昆明市知名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美食聚集区以及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中心,深受广大旅客青睐。同时,增加城市候机楼或驿站数量,为中转旅客提供过夜住宿用房、免费电瓶车、快速安检通道、中转简餐、城市观光等延伸服务;聚焦中转快线、核心头部航线旅客“随到随走”出行需求,探索退改签补贴实施路径,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能;积极争取口岸通关便利化政策,与联检单位打造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大活动范围、D-I小流程优化,以期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进入2024年,长水机场立足实际、研判形势,从政策、航司、中转等多维度持续发力国际航空枢纽建强建优。
今年以来,长水机场从“提标、扩面、降门槛”三个维度加速推动省级航线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并从“提升航权和时刻资源配置效能、强化云南空域优化和空管能力提升、推动国产民机进入云南航空市场、加大与主基地航司战略协同力度、探索危险品国际对标应用、争取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六个方面发力,积极争取省级行业主管单位和民航局的支持,不断提升政策的适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与此同时,不断为云南航空市场输入“新鲜血液”。一方面与东航、祥鹏等主要驻场航司主动协调,争取航司加大运力投入,一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引入机制灵活、自主权较高的航司在昆“落地入户”,成为机场基地航司,增强自主“造血”能力;紧密协同基地航司完善航网布局,增加昆明至全国重要城市头部快线航班厚度,优化“四进四出”航班波,推动国际航班加速恢复,新增国内部门“空白”区域航线,重点打造州市机场“经昆转”,并通过绩效目标绑定、航司协同引导等方式,积极打造昆明至州市航空快线,持续增强省会与州市连接度,不断强化机场枢纽功能定位。
商业:因地制宜释放潜能
如何盘活航站楼商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机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长水机场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入手,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机场商业运营打开新局面。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长水航站楼商业经营遭受严重冲击,商业空置率逐年加剧,最高时一度达到35%以上。通过实施市场化租金调整,缓解商家的经营压力,长水机场有效抑制住了商户退租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化招租为抓手,优化招租策略,在品牌引入上下功夫,商业空置率很快就将从35%降至16%。目前,机场已通过集成招租引入19个国际知名品牌、15个国内知名品牌、20余个云南品牌,品牌占比超过80%,形成“国际+国内+云南”相得益彰的品牌布局,为鲜花、咖啡、茶叶、野生菌、三七等一系列“云品”展示提供宣传推广平台,实现旅客乐享乐购与机场商业销售稳步增长“双赢”态势。
怎样拓展新的商业增长点,长水机场把目光瞄准颇受游客喜爱的云花和野生菌,创新性地将“一朵花”“一朵菌”引入航站楼内设点开展即时零售,并采取灵活配置销售点位的方式,位置醒目且方便旅客选购。自鲜花即时零售项目启动以来,销售额累计达到892.72万元,日均销售额2.79万元。今年6月28日,时逢野生菌上市之际,长水机场将这一“山野精灵”引进航站楼内销售,设置“菌香南华”“寻味南华”“锦绣南华”“茶韵南华”4个特色集市展区,为旅客提供品类多样的云南南华野生菌产品。仅当日上午,集市展区野生菌产品销售额就达到31800元,网上销售达26500元,吸引野生菌产品招商引资意向4个。进入6月以来,随着航站楼F1层品类众多的美食店铺开业,一批深受旅客喜爱的人气品牌餐饮陆续与旅客见面,24小时营业的店铺热闹非凡、座无虚席,很快成为了长水新晋的“美食一条街”。
商业态势的良性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环境支撑。为此,长水机场深入现场调研,倾听商户需求,梳理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在航站楼内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商户在施工审批、办证取证、开业审批等25项审批事项纳入统一办理,商户一键扫码即可获取机场全流程办事指南,从此前的“一事跑多窗”到如今的“一窗办多事”,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航站楼的商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管理:精细规范以效为先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而精细化的管理则将助推新质生产力的效能进一步释放。近年来,长水机场在全面对照集团精准高效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基础上,瞄准招标采购、工程项目、资产管理、智慧能源等方面,创新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管理经验。
针对招标采购、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等内控重点领域,长水机场建立起合规风险识别、岗位合规职责和业务流程管控“三张清单”,确保合规管理人员、岗位、职能“三到位”。比如备品备件管理,机场不仅自主研发核心器件管理系统,还通过优化整合库房和现场应急存放点、全覆盖盘点备品备件、赋码管理、跨部门调拨等措施,实现仓储存货、备品备件的全流程管控与合理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此前存在的备品备件管理不规范问题。再比如,从清点房屋资源入手,排查、梳理楼宇房屋资源使用情况和功能定位,建立完善“一房一档”管理机制,解决了房屋资源底数不清、管理粗放等问题,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以数字赋能绿色机场发展,在精细化管理中实现机场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是长水机场近年来的创新实践成果,机场能源管理平台正是这一成果的最佳体现。该平台综合利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从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与服务三个层面,构建起能源管理的一套智慧系统。2023年,长水机场年初预计用电11491.45万度,运用该系统管理后,实际用电8501.25万度,较预期节省2990.2万度,节约率达26%,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节约。目前,该平台已入选云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获得5项发明专利,并推广到省内13家机场运用,使各机场能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2023年,长水机场入选国内首批三星级“双碳”机场,并获评“云南省绿美交通标杆典型示范”。据介绍,该平台还可在机场之外的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等典型场景进行转化应用,成为支撑多应用场景的能源管理平台,应用前景可谓十分广泛。
人文:航旅融合聚势引流
近年来,长水机场深耕人文机场打造,持续探索航空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机场门户窗口聚势引流作用,联合多方资源搭建互通共享平台,将机场建设打造为全省旅游和民族文化的推广阵地,聚力开启航旅融合发展新篇章,持续擦亮云南旅游金字招牌。
聚焦文旅服务产品打造,长水机场不断拓展丰富产品内涵,把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航空服务带进机场、带到旅客身边。一方面,联动各州市文旅部门在航站楼开展城市营销推介活动,先后举办德宏州、红河州、普洱思茅、普洱盈江、玉溪新平、昆明市五华区“蓝花楹”主题等多场推介活动;将总长27米、高6.5米的“阿纳川街龙”恐龙化石标本搬进航站楼,科普宣传禄丰恐龙特色文化。另一方面,精心打造“长水大舞台”“金色长廊”等文旅推介平台,集中展示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文旅资源,先后邀请聂耳交响乐团、香港青年乐团、坡芽歌书合唱团到航站楼内以快闪或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演出,同时将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引入航站楼:花腰傣族舞、佤族木鼓舞、彝族“海菜腔”歌舞不断;目瑙纵歌节、泼水节、“双胞胎”文化节精彩纷呈;纳西族东巴文字、楚雄彝绣、佤族织锦绚烂多姿。在文旅资源与航空出行的深度融合中,让旅客在长水机场“遇见云南”。
2024年,民航局重点发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实施以枢纽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政策。利好的政策必将为长水机场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作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和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的旗舰代表,长水机场将聚焦主动融入和服务云南省辐射中心建设,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长风破浪,迎难而上,锚定目标任务找准发展新“支点”,持续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在行之有恒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