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航百年历史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民航101年漫长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云南民航人扎根西南,爱党爱国,投身民航事业,矢志不渝,肩负起始终如一的使命,将自己的一生熔铸进民航发展的光辉历程。当前,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云南民航发展史馆筹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中,一颗红心,一片赤诚,一段令人着迷的云南民航故事……即日起,集团“七彩空港YAG”开设《云南民航故事》专栏,老一辈云南民航人的精彩,将在笔者的访谈中徐徐展开,令人回味。以此鼓舞云南民航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再创佳绩。 “二战石碾子”的前世今生
“作为云南航空百年发展史重要节点的见证,‘二战石碾子’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创新精神和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更承载着中国人民坚决抵抗侵略、不惧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代表在答谢辞中指出。今年6月底,云南民航发展史馆捐赠仪式暨祥云县云南驿镇“二战石碾子”捐赠仪式如期举行,由祥云县云南驿镇社区捐赠给云南民航发展史馆的实物藏品“二战石碾子”,成为参会人员关注的焦点。因为在石碾子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在巫家坝巡场道旁的石碾子。许新黎摄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云南成为我国抗战及国际援助物资最重要的运输通道。于是,在云南巫家坝等地,中美两国合作修建了一批军用机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若要修建机场,压路机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只能靠劳工们上山开采巨石,再凿成多个巨型石碾子,替代压路机碾压停机坪和跑道。据了解,有些石碾子是用钢筋、水泥和沙石浇铸而成,重量可达3吨-6吨。由几十个民工组成一支小队共同用力拉拽,才能让石碾子滚动。用来牵引的绳索也非常粗大,长度可达四五十米,队员们在拉动石碾子时需要将绳索紧紧套在身上。 在保山市潞江坝服务区战争博物馆的石碾子。许新黎摄 但在后来的日军轰炸中,这些劳工大多因来不及解开系在身上的粗大麻绳,永远地倒在了工地上。在这些石碾子上,不仅洒下了云南劳工的汗水,还浸润着他们的鲜血。 尽管如此,当年的云南劳工们还是用这些简陋的石碾子建成了50余座机场,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修建最多机场的纪录。建成后的军用机场成为美国志愿航空队——“ 飞虎队”的重要基地之一。“飞虎队”曾先后参加昆明空战、保卫滇缅公路、保卫怒江防线、保卫驼峰航线、缅甸仰光空战等战役,他们不畏艰险、英勇杀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自2023年10月起,云南民航发展史馆就紧锣密鼓地投入建设。作为史馆专班的工作人员,笔者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收集重要的文史资料和实物藏品。云南民航拥有百年历史,机场遍及全省,其中昆明巫家坝机场在二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在最初修建时主要使用石碾子来碾压停机坪和跑道。我想,如果能在史馆门前摆放一个石碾子,就能一下子把人带入历史的长河,那该多好啊!于是,我踏上了寻找石碾子之路。 记得在20年前,我曾见到过两个石碾子:一个是摆放在瑞丽市畹町镇中缅友谊桥前的石碾子,另一个是摆放在保山市潞江坝服务区战争博物馆内的石碾子。据说,在二战时期它们都被用于修建滇缅公路。 在瑞丽市畹町桥旁修滇缅公路的石碾子。许新黎摄 2010年,我和几位朋友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巡场道旁拍摄图片时,无意中发现一个石碾子静静地躺在附近的草丛中,当时还拍下了照片。2012年6月27日,巫家坝机场“一夜转场,一次成功”,告别了昔日的喧嚣。随后,片区逐步开始围档施工,无关人员不让进入。过去的几年间,我曾多次来到巫家坝建设工地,想找一找那个石碾子,但已不见踪影。 2023年12月,我听说洛龙公园有石碾子,便急忙到公园内找寻。据公园管理人员介绍,昆明呈贡机场原来有10多个石碾子,公园内的7个石碾子就是从那里运来的。后来,其中一个捐赠给美国,另一个被安放在呈贡区冰心默庐,于是公园内只剩下5个石碾子。在这座公园的墙上还刻有关于石碾子的传奇故事, 命名为“石碾广场”。 在丽江机场的石碾子。许新黎摄 今年1月,我和同事去云南丽江机场采访,得知机场存放着2个从白沙机场运来的石碾子,直径约1.7米,长约1米,重约 5吨-6吨。其中一个刻有五角星的图案,另一个雕刻有“甘当革命的老黄牛”的字样,疑为1967年建设丽江白沙机场时留下的石碾子。
有一天,我在网络上读到《飞虎队记忆,云南驿机场拾遗》《茶马古道云南驿——云南缘起的地方》等文章,其中记录了云南驿拥有多个石碾子的情况,但上述文章发表距今已有好几年了,不知道那些石碾子是否还在。我忽然想起邻居罗女士是祥云县人,于是前去咨询,并得知它们由云南驿博物馆统一管理。我将这一情况向分管云南民航发展史馆的领导作了汇报,领导高度重视,并安排我请大理凤仪机场出面,联系云南驿帮忙落实相关事宜。 在云南驿吊装石碾子。许新黎摄 好消息传来,经大理凤仪机场联系祥云县委得知,云南驿的确有多个石碾子,并且愿意捐赠。事不宜迟,6月13日,我乘高铁前往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社区。走进社区,只见公园内摆放着大大小小10余个石碾子,其中最大的石碾子直径约为160 厘米,最小的也有几十厘米。社区支部书记指着其中3个石碾子爽快地说,你们从中选1个吧,明天就可以运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立即请大理机场帮忙联系吊车及运输车辆,安排相关事宜。 第二天一早,我与大理机场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云南驿社区。当天下午,预订的货车也到了,师傅对运输圆形物体很有经验,但我仍一再叮嘱他务必要安放妥当,绝不能出现运输安全问题。16时30分,石碾子吊装完毕,车辆准备出发。 第三天一早,在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大楼附近的草坪旁,昆明机场场区管理部也提前联系好吊车,并安排绿化工作人员用水枪给石碾子洗尘,共同迎接它的到来。至此,由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社区捐赠的“二战石碾子”终于在集团办公区完成摆放,筹建中的云南民航发展史馆又增添了一件珍贵的实物藏品。 石碾在办公楼旁摆放完毕。倪嘉云摄 如今,这个“二战石碾子”静静地躺在云南民航发展史馆附近的草坪上,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此文于2024年7月25日在《中国民航报》“民航文化”栏目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