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航采电子交易平台
位置 返回首页

图片



编者按

云南民航百年历史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民航101年漫长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云南民航人扎根西南,爱党爱国,投身民航事业,矢志不渝,肩负起始终如一的使命,将自己的一生熔铸进民航发展的光辉历程。当前,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云南民航发展史馆筹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中,一颗红心,一片赤诚,一段令人着迷的云南民航故事……即日起,集团“七彩空港YAG”开设《云南民航故事》专栏,老一辈云南民航人的精彩,将在笔者的访谈中徐徐展开,令人回味。以此鼓舞云南民航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再创佳绩。





01
初入民航体验

袁天明,1976年应征入伍,进入民航云南省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昆明巫家坝机场当义务工。从此,他同飞机作伴,与机场结缘。1981年3月,他转业到省局修建科场务队,曾担任过省局机场处动力科科长,候机楼管理公司设备科长,机场处副处长、部长,云南腾冲驼峰机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腾冲机场扩建指挥部指挥长等职务,于2015年3月退休。多年来,袁天明曾连续4年被评为云南机场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嘉奖1次。2010年,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图片




据袁天明回忆,刚参加工作时,机场、航空公司、公安、空管、油料等五个单位都是一体化管理,隶属于省局。云南已建设了昆明、昭通、保山、思茅4个民用机场,但只有一架安24和两架伊尔14飞机,仅有几条为数不多的国内和国际航线,每天保障10个左右的航班。那时,省局就几百名职工,互相之间基本上都能叫得出名字,大家在一起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和谐相处。


图片



02
建设腾冲机场 

地处西南边陲的腾冲县,被称为极边第一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国际大通道的必经之地,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对外商贸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培养了很多进士和举人,是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老师艾思奇的故乡,也是原全国政协委员李根源的故居。但以前从腾冲到昆明要翻越高黎贡山、无量山等纵横山脉,要跨越怒江、澜沧江等天险深壑,道路蜿蜒崎岖,到昆明需要走1个多月。在抗战时期,腾冲各族人民参与修建了史迪威公路,但乘车从腾冲到保山也要12个小时以上,到昆明需要4天时间。建设腾冲机场成了腾冲60多万人民的梦想。


图片



随着保山机场、德宏芒市机场的通航,极大的改善了腾冲人民出行质量。但是,腾冲人民渴望建设机场的愿望却有增无减。2003年腾冲机场开始进行选址,由云南机场集团牵头,组织民航系统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踏勘。腾冲境内高山林立,平地较少,又处于强地震和火山活动带内,火山锥及断裂带较多,加之雨季长雨量充沛,气候环境特殊,要选择一个满足民用航空飞机起降的净空、空域、飞行程序、气象、地形与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场外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达到要求的机场场址非常困难。专家初选了三营、良盈、绮罗、富裕、西山坝5个场址,最能满足民用飞机起降的只有三营场址。2004年4月28日,云南腾冲驼峰机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袁天明被任命为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场部部长兼云南腾冲驼峰机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全面负责腾冲机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


据袁天明回忆,腾冲机场建设被称为“一长、一短、一少、两高”,“一长”“一短”是指腾冲地区雨季漫长,导致有效施工期短;“一少”是指场区石料极少,土石比严重失调,只有3%的石头,石料需到60公里以外去搬运;“两高”是指土壤含水量高,达60%以上;土方填方量大,南端填方高度达83.5米,是云南地区当时填方高度最大的机场。面对重重考验,指挥部严格按照“五统一”和“四集中”的方法进行管理,严格落实“五严要求”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设计、施工、质量、监理等关键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


图片


2007年2月1日,腾冲机场全面开工。但是,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全国都十分罕见。袁天明想,在火山岩土上修建机场,国内没有先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是将腾冲机场飞行区土石方工程分为4个标段,却有30多家有资质的公司来投标,如何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公司是一个难点。在实际操作中,袁天明带领大家严格招投标管理程序,打破以往招标公司固有的操作模式,在造价中介机构制订标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专业部门,相关专家、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意见,创新招投标管理办法,在开标前30分钟,采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法律部门、造价公司、业主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重新确定每个标段的标底,为投标单位提供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此举使工程中标价与中介机构编制的标底价大幅下降,节约投资3000多万元,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的认可。二是腾冲机场最先获得的批复是修建航空旅游起降的小型机场,起降的机型为CRJ小型飞机。在建设初期,袁天明就想到了这个制约腾冲发展的瓶颈问题。于是,他和团队一起进行调研,提出将跑道宽度从30米增加到45米,在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就可以满足起降波音737等中型客机的要求。同时,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增加预算及相关情况多次向机场集团领导、民航局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得到了民航局的认可和审批,最终使机场建设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县级4C级的民用运输机场。可满足波音737—700机型,空客—319、320机型起降。三是腾冲机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场址为火山岩土(因火山喷发后,大部分岩石为蜂窝状,强度不够,水分保留困难),施工难度大,建设环境十分独特。同时,由于机场跑道土方填方量大,南端最高填方高度为83.5米,是云南地区当时填方最高的机场。袁天明利用多年在机场飞行区管理积累的工作经验,严格按照机场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相信科学、依靠专家、尊重设计,把国内知名的岩土工程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请到了腾冲机场建设现场,为机场建设献计献策。通过与专家反复论证,最终请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修改了施工图纸,将“石头换填”,改为“冲击碾压”的施工方式。此举节约了施工成本,有效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图片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参建者的艰苦奋战,从腾冲机场开工到建成,仅用了23个月的时间,提前4个月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特别是在2008年12月28日机场竣工验收后,余下有很多工作要做,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工程整改意见、跑道校飞、编制使用的飞行程序待审批,机场使用许可证的办理,机场所有设备和空管设备的试运行,人员上岗培训等,都在袁天明的带领下,指挥部人员齐心协力及时完成整改、共同攻克难点。最终,他们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各项整改和证照的审批办理等工作,并通过了民用机场的总体行业验收,腾冲机场于2009年元月23日正式通航,创造了国内民用航空运输支线机场从竣工到通航间隔时间最短的机场。同时,腾冲机场从正式筹建到通航仅用了 6 年的时间,建设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创造了民航建设史上的“腾冲速度”。




03
开拓航空市场  


机场就要建成了,该考虑如何拓展航空市场,袁天明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从2008年开始,袁天明带领着团队一边忙于机场建设,一边利用各种机会开始跑市场,在东航云南、祥鹏、四川、昆明等航空公司前,时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他说,如果有“等、靠、要”的思想,机场就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图片


与此同时,腾冲县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一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等一些优秀影视作品和娱乐节目相继播映,较好地宣传了腾冲;二是培育高黎贡山超级山径赛、腾冲国际马拉松、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一批高品质体育赛事也先后在腾冲举办,提高了腾冲的知名度;三是一批旅游接待项目、酒店等落户腾冲,致使腾冲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


机场通航以来,共有东方、祥鹏、四川、重庆、昆明、深圳、国际、红土和西部等9家航空公司先后开通了腾冲至昆明、西双版纳、丽江、成都、北京、上海等省内外直飞和经停航线。正因为有了腾冲机场,习近平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腾冲考察,使地方及机场的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2009年机场通航当年就完成旅客吞吐量25.7万人次;201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6.6万人次,提前5年实现机场设计目标值;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2018年完成航班起降10691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17万多人,成为云南省第六家百万级机场和云南省第一家县级百万级机场。同时,腾冲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年游客接待人数从2009年的330.5万人攀升到2019年的1958.8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9年的16.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41.82亿元,机场成为腾冲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图片



“在腾冲的12年间,苦点累点都没什么。就是小孩在中考、高考及读书期间没有好好指导和陪伴他们,高考成绩不是太理想,总觉得对他们有太多的亏欠。但是,将青春和热血洒在腾冲机场我不后悔。”回首往事,袁天明说,“我从2015年退休后,十分关注腾冲机场的发展,只要一看到腾冲机场喜人的成绩总是感慨万千。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坚信每一代腾冲机场人都会赓续驼峰精神,续写传奇!我也坚信腾冲机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